余谓表里血气皆实,而不用药,后果然。不信,乃用祛风之剂,致血燥妄行,疮口出血不止而死。
热来复去,或昼见夜伏,昼伏夜发者,虚热也,当大补元气。一小儿患口疮,寒热嗜卧,作泻引饮,此脾疳气虚发热,而津液不足也,先用白术散,以生胃气;再用四味肥儿丸,治以疳症,两月余,又用异功散而安。
一小儿因母曾患此症,生下即有,用换肌散,母服五十余剂,子用当归膏调金黄散,随患处敷之寻愈。古云∶疔有十三种,种各不同,内三十六疔,满其数即不可救。
一小儿十四岁患瘰,因劳心功课,头痛发热,自以为伤风,用姜葱发汗,忽腰背反张,口噤不语,脉浮大,按之如无,此气血虚极而变痉,非破伤风也,灌十全大补汤一剂,良久方苏,又数剂而愈。肝经虚热,用六味丸。
乃用异功散加当归、黄,元气渐复,又用八珍汤、托里散而愈。又饮食过多,泄泻复喑,朝用益气汤,夕用异功散、地黄一小儿痘后,声喑半载,以为废人,余询之,但云头晕,其声即喑,脉浮而缓,按之不及一寸,此中气虚不能上接清阳之气耳,用补中益气汤、地黄丸俱加五味子,不半载,声音渐复。
若能食便秘倒靥为里实,忌补,当用钱氏及丹溪法下之。若脓初生而即针,则泄其气血而脓反难成。